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周延又明智的选校,「大学申请」成功的起点

时间:2014-06-21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本文标题第二句的「大学申请」改成「美国大学申请」较为贴切,但是,文中讨论的内容对于所有申请大学的高中毕业生都具有参考价值,我不想让家长朋友们因为「美国」两个字而失之交臂。

    迈向目的之路,必先发现内心的召唤
  William Damon是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院士、史丹佛大学教育系教授,也是当今世界上研究人类「各个年龄阶段个人发展」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在近作《The Pathto Purpose:Helping Our Children Finding Their Callingin Life》中指出,今天的年轻人普遍缺乏「动机来源」和「目的感」。
  这本书的中文译名为《迈向目的之路》,William Damon强调,年轻人对目的的追求可以主宰他的一生,它不只赋予人生意义和快乐,也赋予了人生「学习与追求成就的动机」。「目的感」在顺境的时候,能带给人喜悦;在逆境的时候,更可以带给人復原力。
  近几年我的主要工作是辅导高中毕业生申请国内外大学,发觉有些学生毫无「目的感」,有些学生则以「被常春藤或其他顶尖大学录取」为目标,后者可以称之为「目的感」吗?非也!因为学生们无法说服我为什么这些大学才适合他、应该录取他,因为他们原本可能展现的「挑战快乐」彻底被「深层焦虑」所取代。
  前史丹佛大学招生办主任Robin Mamlet认为大学排名导致了大学申请过程的「疯狂」(Frenzy),使学生们只对排名前10或前15的大学感兴趣,使大众误认为只有少数大学是通往成功人生的唯一道路。「大学排名」变成了学生们择定目标的主要依据,阻止学生们去发现内心的召唤,也见证了William Damon在《迈向目的之路》一书中的忧虑。

    选校四部曲,申请大学不再迷茫
  美国大学申请专家Robin Mamlet建议高中毕业生在申请大学的选校阶段,应该採取「四步策略」Four-step Strategy),依序如下:研究自我(Research yourself)→研究大学(Research the schools)→做匹配(Make some matches)→平衡清单(Balance the list)。
  很多纽西兰学生选校的唯一策略是「类比」,简单地按照自己的SAT分数、学校成绩、学长或以前纽西兰学生的申请成果,再参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大学排名和College Board、Princeton Review等书刊的大学介绍,就完成了10所左右的选校。过去几年,我多次要求学生大幅度调整选校,以免浪费时间去做一些没有意义的努力。曾经有一位学生的自我感觉良好太甚,从排名1~10、11~20、21~30的大学分别挑选了7、3、2所,美国本土共有两万多所高中,够资格这样子选校的学生都没几位。Robin Mamlet说:「申请10所『高度选择性』的大学,被录取的机率绝不是申请1所的10倍。」
  选校四步曲的第一步是「研究自我」,先秤秤自己的斤两,审视自己的兴趣、个性、人生目标、学习能力、成绩、朋友、家庭、毕业学校,问问自己:「你是谁?」试著从别人、从招生官的角度评估自己的竞争力。第二步是「研究大学」,你不能只针对原来熟知的那些大学,美国有近2700所四年制学院或大学,你应该根据大学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城市型或乡下型、学校规模(文理学院、研究型或综合型大学)、校园文化、专业强项、体育或社团活动多样性、招生限制条件等等,寻找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大学。通过这两个步骤的交叉比对,适合申请人的大学数目应该已经缩减到20或更少。
  进入第三步,首先你必须冷静列出最适合、最喜欢、最有利于毕业后发展等「优先考量事项」,一所一所做分析匹配,「暂时删除」匹配性最低的若干所,最后留下10~12所。接著回到非常现实的问题,这些大学录取你的机会有多大?如果没有奖助学金,你的家庭负担得起学费和生活费吗?这就是「选校四步曲」的最后一个步骤──平衡并确定选校列表。

    最后提交的选校应该包含四大类型
  Robin Mamlet建议,最后选定的学校应该包括四大类:第一类是「统计上可能达成目标的」(Statistical Reach),即使全面顶尖的学生,被史丹佛、哈佛、耶鲁、MIT等「最高选择性(Best Selective)」大学录取也是一个概率性事件。除了「特招生」之外,没有任何顶尖学生保证能被「最高选择性」大学录取。这一类大学应该属于哪一级的大学,可以因申请人的综合表现而异,有些人的Statistical Reach级别学校或许只是More Selective或Selective而已。Statistical Reach类别学校又称之为「梦想型」。
  第二类是「可能录取的」(Possible),指申请人被拒绝的概率高于被录取的概率,一些条件相近的学生,他们的Possible类别学校可能有的被录取、有的被拒绝。
  第三类是「很有希望录取的」(Probable),申请人被录取的概率高于被拒绝的概率。推荐信、申请Essay或申请人的某一项经历、特质,甚至是申请人的「运气」,都可能让Possible或Probable二者产生翻转的结果。
  第四类是「稳妥录取的」(Solid),指申请人的条件、资格符合,基本上不会被拒绝的大学,这一类大学的特色是「录取率偏高」。
  综合考量录取机率、学费及生活费支付能力之后,如果需要平衡调整,可以从第三步骤「暂时删除」的大学中找回几所递补。假设最后确定要申请10所,四大类学校数目的合理分配就见仁见智了,从Statistical Reach到Solid,有人认为1、3、4、2较佳,有人採2、2、4、2;也有人乾脆扩充申请总数到12所,以增加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和安全性。
  整个申请的过程其实不难,它只是繁琐而已,也考验著申请人的解决问题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耐心和毅力。申请过程中学生除了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之外,在选校阶段,父母、老师或顾问应该协助孩子发现内心的召唤、寻找迈向目的之路不可或缺的「动机来源」和「目的感」,这是申请成功的起点。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