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华人为主的国度 新加坡如此“排华”为哪般

时间:2012-05-19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照片


中国留学生孙旭称新加坡“狗多於人”惹风波

  5月12日凌晨,一辆红色法拉利跑车在新加坡市区超速闯红灯,与一辆出租车相撞,造成肇事者在内的三人身亡。法拉利车主为中国富豪,事故引发新加坡部分民众“排华”情绪,部分新加坡网友甚至骂中国移民为“蝗虫”。
  在中国网友眼里,这次事件只不过反映了钱袋日渐鼓起来的中国富豪、富二代们规则意识淡薄,在国内横行惯了,在国外终於酿成祸端。网友还调侃若车主如果有幸没有身亡,有可能还会说些“我有的是钱来摆平”、“我爸是李刚”之类的话。但大多数中国网友难以理解的是,新加坡明明是个华人为主的国度,怎麽会因此事而“排华”呢?
  背景一:中国人三月间连酿三次车祸
  本次交通事故,是因造成3人死亡、法拉利豪车以及触目惊心的现场视频而受到了中国网友的广泛关注。但少有人知的是,新加坡人这次态度激烈,是因为这已非中国大陆移民首次造成重大祸端。
  两个月前,一名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陆人开着劫持来的一辆出租车,撞死一名在机场工作的马来西亚人。
  上个月,一名同样来自大陆的巴士司机疑因没有注意交通灯放慢车速,撞死一名正在过马路的妇女。
  在弹丸之地新加坡,这两起事故都已经引起针对大陆移民的强烈反弹,在这个当口,又发生一件更为严重的事故,无怪乎新加坡人终於也“忍够了”。
  背景二:中国留学生骂“新加坡狗比人多”
  接连而来的撞死人事件还只是近期新加坡人针对大陆移民情绪升温的部分原因。早前发生的一起中国留学生侮辱新加坡人的风波,更是引发了全城关注,甚至还惊动了总理李显龙。
  事情是这样的。25岁的孙旭是新加坡政府保送到该国念书的中国学生,持全额奖学金在新加坡修读高中以及大学课程,目前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四年级的学生。今年2月,孙旭在微博上留言,称他不小心撞到新加坡人後,总会被人瞪:“最烦的就是新加坡那些不小心碰一下就在那边瞪着你或者嘴里絮絮叨叨的中年老瘪三了,在新加坡狗比人多啊!”
  孙旭的留言被转贴到新加坡的公民记者网站以及社交网站後,立即引起网民炮轰,指他花新加坡纳税人的钱来读书,却反过来侮辱人。新加坡的一名电视艺人也在他的推特上指这名中国学生“忘恩负义”,有人因此要求大学撤销奖学金并开除他的学籍。还有网民将此事拿来与早前北大教授孔庆东大骂“香港人是狗”风波做比较,指香港人在报章上刊登大篇幅“蝗虫”广告回应,但新加坡人却得忍受这种辱骂。这种对比进一步激发了新加坡人对此的反感。
  最後,在总理李显龙出面安抚民众,以及当事人学校取消其奖学金和要求他做3个月社区服务工作後,风波才稍微平息。
  这次风波同样不是孤立事件,去年,一名自称“新加坡妖娆哥”的中国学生自拍视频,以女性化的打扮和腔调讥讽新加坡人。视频传开後,引起人们反感,他事後被所就读的私立学校开除。
  新加坡人不满言论让中国人情感上难以接受
  正是在这类事情的积累效应之下,新加坡人的不满情绪爆发了,很多新加坡华人网友都用了激烈的言辞发表他们的看法。例如:
  “妈的,这些富豪蝗虫真以为有钱就可以在这里放肆,无视交通安全,有钱人撞死人就用钱请律师搞定……肇祸者,大国蝗虫。”;“感谢老天爷有眼,早一点把它收回去,免得它遗害人间。听说被它害死的那德士女乘客非本地人,还好,有可能是它的同胞……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亲爱的李总理先生,请您张开双眼来看看。别为了一张神圣的一票与增加人口来引进『钟国狗』,反而害死道地本地新加坡人来你陪陪葬。难道在你们这白衣白裤怕失败失去主权吗!怕输才引进猪狗人才吗!”
  “中国有很多人带着不清白的钱,炒高拥车证;炒高房地产价格,政府应该加大印花税的徵收,从即日起PR与外国人购买汽车和房地产,必须额外徵收50%的印花税。”
  这些文字居然是用中文写下的,这让许多中国网友情感上难以接受——“你们不也是流着中国人的血,至於做出这种反应吗?”
  新加坡人“排华”是误读
  对於新加坡网友的反应,有中国媒体如此回应:驾豪车闯红灯,这个四川富豪错了,但新加坡网友,请别叫中国人蝗虫。该媒体并且声称,“以华人为主体的劳动人民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开拓,将新加坡从原来的蛮荒之地,建成了繁荣富裕的国家。这座现代化的城市国家处处都留下华人先民奋力开拓的痕迹”“没有华人,就没有今天的新加坡”。
  言下之意,是中国人对新加坡大有贡献,新加坡人不该数典忘祖,产生“排华”情绪。
  不过,仔细想想,新加坡人说这些激烈言辞用的是中文,那麽自然就是华人,而绝不是少数的马来人、印度人在表示愤慨,那“华人排华”这种逻辑真说得通吗?称这种情绪为“排华”实际上是一种误读。
  事实上,新加坡人绝不数典忘祖,南洋华人社会经历了两百多年的积淀,祖籍认同一直是维系这个社会的重要支柱。早在清末民初,身处南洋的中国商人为感祖国艰难,就曾为祖国做了许多事情。改革开放以来,新加坡人更是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过巨大的力量。
  20世纪70年代末,由於经历了长期的殖民统治,新加坡华人有文化失根的危险。於是新加坡政府决定扶持传统文化,在教育上规定从1980年开始,英文学校的华裔学生必须选修华文作为第二语文。
  并於1979年在全社会推广华语运动。推广华语运动是新加坡的一个长寿运动,迄今已有30多个年头。第一届推广华语运动由总理李光耀主持开幕,以後各届都由总理、副总理或部长级人物主持开幕仪式、发表演讲。副总理王鼎昌曾直接了当地称——“华人学习华语,,因为它是华人社会的共同语言,代表了我们的根和源”。
  除此以外,80年代新加坡政府还开展过儒学复兴运动。这些足以说明,新加坡的华人并非没有华人认同,相反还十分珍视华人的文化符号意义。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经历了20世纪的剧烈动荡之後,新加坡的华人社群已经逐步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所谓的“本土化”,即包括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在内的新加坡人在摆脱长期以来受到白人统治者歧视、摆脱殖民、摆脱马来西亚控制、以及独立建国、走向民主化现代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民族认同。由此新加坡的华人获得了对新加坡的归属感以及政治认同,在新加坡本土与别的族群共同发展出一整套有自身特徵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体系。由此完成了从“在南洋做生意的中国人”到“新加坡人”的转化。
  而随着“本土化”逐步加深,新加坡人对“中国人”概念的日趋变淡也就可以理解了。
  “中国人”已是一种政治符号
  在新加坡人眼中,“中国人”现在其实已经变成一种政治符号,指的就是中国大陆人,这种观念在港、台等地区同样存在。因为长期以来是分开的政治实体,经历了多达百年、少则几十年的历史演化,而这种演化的差异却非常的大,以至於在相貌和文化意义上的“根”以外,各地华人的特性、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华人”是共有的身份,但海外华人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中国人”——占绝对主体地位的中国大陆居民。
  所以,当新加坡华人反映出他们的“排华”情绪时,实际上是对来自中国大陆的部分移民有意见。显然,由於部分中国移民的不当作风,就迁怒於所有中国移民乃至所有中国大陆居民,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里还涉及到双重标准的问题,有网友指出,如果肇事司机是新加坡人,整个舆论的讨论方向将会不同。
  事实上,在这次风波中,已经有别的中国移民感到委屈,他们举出本地人撞死了一个外来人却没什麽反响的例子,来说明新加坡人确实存在双重标准。
  然而,“大陆人”标签不幸中枪,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很自然的。“人以群分”是人的自然心理,正如几乎所有的人去了外地都对老乡抱以好感一样,人们对哪些人“不是自己人”也有十分清晰的概念。只要有若干“不是自己人”的人做了不符合自身利益的事,往往会心有不满,哪怕是以偏概全。这正如前段日子内地人与香港人因各种矛盾导致争吵,日本人对中国人在日本犯罪对中国人整体评价下降,都完全一样。在中国,这种类似的排外情绪同样存在,前几日一个英国流氓在北京猥亵一位中国女子,不就很多人愤怒的号召把这类流氓统统赶出中国吗?
  而如果矛盾里不存在外国人,那矛盾很容易就出现在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所谓新加坡“排华”,与北京、上海的一些人士欲赶走“外地人”也没什麽区别。
  当然,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但确实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比如说,中国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在全世界高居前列,如果以“中国人=危险驾驶”来限制中国移民入境,为了本地人的安全风险,是说的通的。
  转变别人的观念还是要从自己做起
  放开点心态来说,不妨把这看作是一种“文明落差”。一些中国人在新加坡不守法律、不遵规则的思想,确实相当地明显。作为中国国内民众,若能体悟出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何愁不能改变外国人的一些偏见?
  提升国人素质,转变国家形象,需要从自我做起。新加坡一些中国移民的心态其实非常不错——
  “作为一个中国人感觉在新加坡生活的这些年真的有些压抑,周围的人谈论及看待中国的话语及表情,深深的印在我这个中国人的心底,无数次的对自己及其他人说,哪里都有好人也有坏人,不要因为个别的中国人而把全部中国人看做坏人贪婪的人无知的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我坐地铁等等我都会让座等等,希望所有的人一起努力来改变全世界对中国人的看法....”
  “支持!我曾经捡过两个本地人的钱包都还给别人了,我就是要人家改变对我们的看法...上次我的钱包丢的时候,坡人也还给我了...哈哈...”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