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快樂地“单”着独居成紐西蘭社会趋

时间:2012-04-20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独居趋势未被关注的社会变化
  这种社会现象被称为“过去50年中发生的,却没有引起关注的最大社会变化”----这就是独居。经过了千万年的“群居”或“共居”生活後,“独居”以人们没有预料到的速度成为了一种全球性趋势。
  根据全球性市场信息调查机构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统计,全球的独居人口在1996至2006年10年间增加了近三分之一,从1.53亿增加至2.02亿,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加速----即使全球金融危机迫使一部分人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了“独居”的生活方式。
  1950年,独居的美国人为400万,独居户占9%;今天美国有3300万人独居,独居户占了26%;而有些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个比例则更高,例如日本是30%。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则拥有世界上最高的独居户比例,独居户占40-45%。
  纽西兰缺少这方面的历史数据,但是根据2006年的人口统计,大约有36.3万人独居,预计再过2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三分之二,达到60.2万。
  独居者增加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离婚或者分居率的上升;人们变得更有钱,从而可以单独负担居住生活费用;社会对於独居者的态度发生改变----甚至向另一个方向转变,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独居的女人常常被视为更具独立精神。
  在澳纽地区,独居者大部分是中年群体----虽然纽西兰尚未有这方面广泛的专业调查,但是澳大利亚的数据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澳洲的调查发现,在过去二三十年间,最大的独居者年龄层是40至60岁,根据澳大利亚社科院2009年的一份报告分析,其中的原因包括离婚率的上升,婴儿潮一代步入老年,更好的医疗条件以及妇女获得更多的机会。
  有意思的是,该报告指出,相比男性,本地区的独居妇女年龄更大、教育程度更高、更多从事全职工作、房屋自有率也更高。澳洲的独居男子中,大部分是中青年,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并租房居住----看起来女性独居者是主动选择这种方式,而男性则是被“剩”下了。2006年澳洲的独居者中,有37%的人从来没有结过婚,有32%为离异人士,还有28%为丧偶者。
  纽西兰独居者的“幸福生活”
  在奥克兰,62岁的会计师Rae说她非常享受独居生活,Rae居住在Mt Albert一座不大的三卧室房子内,这是她在1990年买下的。Rae说独居令她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我回到自己的家後就可以完全放松,不必考虑任何其他人,有时候这种平和状态於我而言犹如天堂。”当然也有些时候心情不好,她希望家里有人替她分担,Rae说:“有时候也不容易,你会觉得特别孤独。”不过Rae会经常邀请朋友来家里,因此她感觉孤独的时候不多,事实上Rae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对於与人同居的念头她会感到犹豫,她笑着说:“我常常想,如果与某人建立起了关系,我宁可他们住在隔壁。”
  30岁的惠灵顿女子Sarah Smythe与Rae的想法相似,Smythe是“纽西兰音乐学院”的一名文员,经过了数年的“拼租”生活後,她在惠灵顿市中心租下了一套一卧室的公寓,Smythe说:“我常常有独居的念头,这样我可以有自己的空间,可以随心所欲,并且变得更成熟一些。”独居方式确实改变了她,Symthe说:“我已经真正享受到了独居的好处,可能令我难以放弃。”
  独居≠孤独
  独居已经渐渐变成一种“雅皮”的时尚,写作《走向独居》一书的美国学者EricKlinenberg说:“独居现时已经成为年轻人走向成熟的一种途径,尤其是对於那些通常『晚婚晚育』的年轻专业人士来说,住在自己的地方而不是父母的楼下能更快地成为真正的成年人。”
  Eric Klinenberg是在写作《热浪》这本书时开始关注独居问题的,《热浪》一书专题研究1995年7月那场为期5天并导致750人丧命的“芝加哥热浪”背後的社会因素,研究发现很多被“热死”的人是独居老人,因此Klinenbery开始关注独居者的“悲惨生活”,在写作《走向独居》前,Klinenberg进行了数年的研究,其间访问了几百人,可是研究结果与他当初的设想恰恰相反,很多独居者比“共居者”更加快乐和健康,并且社交也更为活跃,用Klinenberg的话说:“我们必须区分『独居』和『孤独』,因为独居者并不是希望孤独,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现代化城市里,独居者已经成为一个群体,他们也更倾向於出门社交,这与50年前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当时不结婚会被视为离经叛道。
  对於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拥有房子是成功的象徵;对於刚刚离婚的人来说,独居可以疗伤,因为陷在一段不成功的婚姻中的孤独感比单身的更强。
  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交媒体例如Facebook也帮助了独居者融入真实的社交中,最近一份互联网调查显示,经常使用Facebook的人与朋友的关系更紧密,也比其他成年人获得更多来自社会的支持,调查发现,Facebook带来的情感方面的支持大约能抵到婚姻配偶的一半。
  福利型社会鼓励独居方式?
  维多利亚大学学者Paul Callister不同意Klinenberg提供的数据,虽然他承认纽西兰的独居者比例在上升,但是他说绝大部分纽西兰人仍然希望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再过20年,家庭形式所占比例仍将达到67%,比现在的比例下降5%;而独居户将从23%增加至29%。不过Callister说这也足以带来社会和政治方面的重大影响,政府必须重新考虑福利政策、养老金政策(按照纽西兰目前的养老金政策,独居者获得的养老金更高);房地产开发商则可能要考虑建设更多的一卧室公寓…等等。Klinenberg则列出了更多的政府需要考虑的方面,例如老弱病穷独居者的照顾,希望生育孩子的独居女性担心误过生育期而带来的焦虑,独居者失业後的面对的生活无着…
  可能正是由於有上述这些问题,一些最“社会主义”的富裕福利国家中独居者的比例最高,举瑞典为例,大约有46%为独居户,在该国最大城市斯德哥尔摩,独居户更是达到60%。瑞典人习惯於交很高的税,同时享受世界领先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福利,瑞典也是照顾独居者最好的国家之一,政府投入巨资建设“集体住宅”,为各年龄层的独居者创造“独居而不孤独”的生活环境。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瑞典政府就造起了100万新的住宅单元,这些住宅大多位於斯德哥尔摩近郊的高层公寓中,这样年轻的瑞典人离开父母家後,就有机会搬入这些公寓,并受到政府的各种照顾。瑞典政府这样做,给公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自由。
  相比瑞典,纽西兰的独居条件则还没有那麽好,尤其是在奥克兰,对於租房或者刚买房并且收入不大高的人来说,两个人的收入几乎是“必须的”,因此独居生活和很多时候是一种“昂贵的选择”。
  独居生活真如Klinenberg的书中所述的那样美妙吗?一位满怀憧憬地走出“围城”的女士说有了单独的床自己的睡眠变好了,但是也有很多新的烦恼:有时担心如果急病发作怎麽办,有时候会大声自言自语,有时候得自己让自己高兴起来,甚至变得有些不正常或者变得自私----独居是一把双刃剑。
  一句老格言是这样说的:独居带来的问题就是总是轮到你洗碗。不过现在有了解决之道:买一台该死的洗碗机----如果买得起的话。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