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巨輪与小艇

时间:2011-09-06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8月30日的上午我照常到店裡工作,閒聊时丈夫突然说起EQC没有钱了,政府也没钱,如果明天奥克兰地震我们什麼赔偿也拿不到。没有风险意识的丈夫当成笑话继续讲着,我听了却大吃一惊,追问具体情况,丈夫说不清楚只说是从电视新闻裡看来的,政府没有钱,EQC没有钱。
  我这段时间为了完成心理学的课程实行了自我封闭,不写文章,不看电视,也不听广播。不与外界接触可以集中精力学习,但也成了井底之蛙对外界一无所知。丈夫守着店也守着电视机,什麼新闻都不会错过,只不过很多新闻他不会在意,或听、或笑就过去了。我虽然听到的是二手新闻,但我的敏感度显然比他强,马上在本地网上进行搜寻,当天的中文网上没有相关的报道,继续搜寻终於在英文TV3的网页上看到了名为“专家警告:地震成本进一步增加”报道,说基督城震灾维修费用现在逐步浮出檯面,而此景的确不太乐观,地震委员会债务与索赔款项现在高达70亿元,比起一个月前预估多出整整40亿元。除了报道外屏幕上还出现了一串数据:
  40亿元的额外耗费
  EQC的总花费是71亿
  至9月份以来EQC已经受理了38.8万个理赔申请
  自然灾害基金已经没钱剩下
  搜到的新闻明确地说清楚新西兰的地震局也就是EQC目前的财政状况。新西兰的EQC成立於1945年,最初是新西兰政府提供地震、战争伤害及火险的机构,该机构从民眾购买的保险中提取按10%作为自然灾害基金,经过60多年的积累和再投资,到基督城地震前这笔基金大约有60亿纽元。也就是说这基督城71亿的理赔已经花光了EQC长达60年来的基金积累,不足部分恐怕需要政府来埋单。就算政府与EQC合力将基督城地震的损失勉强应付过去,弹尽粮绝的EQC和政府还有能力去承担另一个自然灾害吗?这才是我担心的问题。
  新西兰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以前因为除私人保险外,有政府背景的EQC就有了政府的背书,所以在置业时对自然灾害会带来的财產损失担心不大。别人是否这样考虑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如此。因此上周我与一位新来的朋讨论买房与租房的优劣时,我说付贷款比付房租好,朋友却说买房怕地震。当时我为朋友的担心不以为然,我自作聪明地告诉她买保险就可以化解地震风险。照现在的情形看来朋友的担心还很有必要,这次基督城财產损失并不算最严重的地震已经耗尽了一个国家政府能够动用的财政资源,我们购买的保险中仅存的私营的保险公司承诺的保障还有多少可靠性?我的心上被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新西兰这个国家位於地球一偶,这个出產不是很丰富的国家的福利政策还出奇的好,当初我选择移民新西兰福利保障也是原因之一。没有想到的是新西兰建立在高税收上的高福利社会是如此地脆弱,太多人躺在社会福利这辆车上,任凭他人拖着向前。產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力不足让整个国家财政处於老牛拉破车的状态,不堪重负的车还碰上了地震这一个坎,使负债纍纍国家财政雪上加霜。据第二天的新闻报道,至今为止新西兰的国家负债已经达到140亿,加上EQC理赔需要的40亿,总负债为180亿成为纽西兰有史以来最大的债务负担。这个表面繁荣、富足的小国家被一次不算太大的地震震出了坐吃山空的原形。大锅被挖空了,碗裡的饭还能吃多久?上週六还在中文广播裡听到要理解某个原住民族的说法,理解他们依赖福利的生活容易,原谅他们的懒惰也容易,可是由什麼来支撑这个国家的财政呢?国家有限的财政收入只向一个方向倾斜必然要伤害到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就像基督城的地震用光了EQC60年来通过全民保险的积累,对於其他的人公平吗?如果我们生活的奥克兰发生地震该怎麼办呢?如此的远虑近忧还真叫人闹心。
  闹心之餘我想起了以前的2次出海经歷。第一次出海是2007年,从奥克兰到汤加,航行的是真的南太平洋。那次旅行赶上一次风暴的尾巴,3天以来游艇一直航行在8-10米高的浪涛裡,经常有海浪打进10多米高的船头。排水量3万5千吨游艇颠簸前进,我在船舱只感到了轻微的晃动,10天的旅游并没有太大的不适。2009年我到澳洲的黄金海岸旅游时兴冲冲地登上了出海观鲸鱼的小型游艇。那天微风徐徐,海面基本平静,离开黄金海岸也只有十几公里之遥。但当游艇发现鲸鱼,熄火飘在海上追逐鲸鱼的时候我却明显地感到了船体的颠簸,感到了站立不住和身体不适,躲进船舱后呕吐不止,再不敢出舱只能与海面的鲸鱼擦肩而过。
  经歷过南太平洋风浪的考验的我在离岸十几公里的海面上晕船了,现在想起来是否晕船虽然与我的体质有关,但更有关係的是我乘坐的船的大小。横跨太平洋时我乘坐的是排水量3.5吨的巨轮,船的平衡好,抗风浪性强,虽处10米浪中,船身的摇晃度还在我的平衡器官能接受的范围内。黄金海岸外的观鲸之行,虽离岸不远,风浪也不大,小艇的颠簸度却超出的我平衡器官的接受范围。
  和中国这条巨轮相比新西兰就是那条小艇,基督城小小的地震就不堪重负。当年中国的汶川地震相比,更别说最近几年中国连遭泥石流、洪水、乾旱等自然灾害频繁袭击,3年后的新汶川,1年后的新舟曲不得不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看看新西兰捉襟见肘的状况,不知当年选择离开巨轮登小艇的我是对还是错?
  文章上网后有朋友认为我是杞人忧天。天灾是没準的事,特别是目睹基督城地震和日本海啸之后。如果人随灾难而去到也万事皆休,万一倖存下来会不会遭遇理赔无门的雪上加霜。请问读者朋友会不会有此担心呢?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